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会动态 > 新闻报道 > 正文

警钟敲响在象牙塔里

发布日期:2008-06-13 作者: 来源: 点击:

2008年6月13日下午,在党课一小时的学习时间里,我校机关党委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的通知要求,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观看了党风廉政教育片《警示与反思》。该片是由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教育片。影片记录了武汉科技大学原校长刘光临、原党委书记吴国民利用职务的犯罪案例,反映的是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警示片以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展现了刘光临等腐败分子违法犯罪后发自内心的反省和痛悔,深刻剖析了他们腐化堕落的心理动机和犯罪轨迹,并把领导干部受贿的因素主要归结为以下6点:权力过分集中、有章不循、交友不慎、不平衡心理、交易心理和侥幸心理。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十七大提出“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反对和防止个人和少数人专断”,旨在解决这个问题(选自《以“权力三分”等制度要求,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和不受约束的问题》)。

看着刘光临白发苍苍的影像,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近几年我国在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59岁现象”。何谓“59岁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邵道生认为,它是指一批有权势的人物(政府官员和国营企业家)临近退休之前,利用自己的权力“狠捞一把”的现象。若干年前,“59岁现象”多发生于企业,用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的话来讲就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和最便宜的企业家。”说白点,就是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失,所谓“59岁现象”隐含的意思就是“恋钱症”。如今,这一现象已经蔓延到曾经被誉为是清水衙门的高校。刘光临、吴国民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双双落马,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高等院校早已不是以前的“清水衙门”,现在高校主要领导手中握有巨大的人权和财权。因此,对高等院校的监督和审计必须打破“盲点”,主动出击。此外,有必要在高校中建立一套权力制约机制,不让校长或者书记“一个人说了算”。问题是,刘光临、吴国民受贿案的曝光是出于偶然因素,假若书记吴国民和校长刘光临没有因“争权夺利”产生矛盾,吴国民不去举报刘光临,而是“团结起来搞腐败”,那么这起高校腐败大案很可能就不会暴露出来。

人们常常将大学喻为象牙塔,因为这里是培育人才的殿堂。然而,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的变化,大学围墙里里面的人,特别是掌握行政资源的领导层,也未能抵御来自外部世界的诱惑。这一事件也从侧面提醒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全国高校中究竟还有多少像刘光临、吴国民这样的校长书记,已经和正在将黑手伸向高校的基建和采购领域呢?面对“象牙塔”渐渐成为腐败重灾区的现实,我们若被动指望书记举报校长之类的偶然因素出现,无异于缘木求鱼。

大家观看完影片后深受教育,在感到震惊、哗然的同时,又为他们感到惋惜和遗憾。毕竟,他们都是事业有成人士,他们的未来是美好的,刘光临还是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在我国水利电力行业的学术领域做出过突出成绩。他们的落马,在个人受到了法律严惩的同时,也给学校造成了财产和声誉的损失。刘光临、吴国民受贿案,给象牙塔里的人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校工会全体党员参加了本次党课一小时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