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会动态 > 新闻报道 > 正文

工会专职干部参加“第二期北京市教育工会讲堂”培训

发布日期:2007-06-22 作者: 来源: 点击:

和流行音乐(也称通俗音乐)相比,严肃音乐似乎很难听懂。如果说,用文学化、美术化的方式理解音乐,使许多人难以进入音乐艺术大门的话;那么,担心不能“正确地理解”音乐,担心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是“错误的”、“肤浅的”,再加上人为笼罩在严肃音乐之上的神秘色彩,则将许多人推出了音乐艺术的大门之外。如何轻松欣赏严肃音乐?曲高为何和寡?感性素质又是什么?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的《走进音乐世界》讲座,为我们解开了谜团,引领我们走进了“严肃音乐“的殿堂。他一语道破:“音乐的欣赏当中不一定非要听出明确的概念或视觉性的内容,我们没有必要非要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来解说音乐。音乐无需‘懂’,听音乐,我们只要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享受音乐之美就行了。”

周海宏教授从战国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谈起,对许多人难以欣赏严肃音乐(也称高雅音乐、经典音乐、古典音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澄清了人们普遍对严肃音乐存在的误区。会场上播放的一首首曲子——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让我们的耳朵们饱尝到一顿音乐的美餐,享受到了纯听觉之美,也渐渐懂得了什么是经典与流行。用周海宏教授的话讲,流行音乐就像“软饮料”,软饮料无论何时、何人饮用都感觉甜甜腻腻,但却难以持久。而严肃音乐更像品种繁多的“美酒”,初品辛辣甘苦,再品感觉尚可,越品越有味道,从浓香扑鼻、沁入心脾,直至渐入佳境。

周海宏教授在三个多小时的演讲中,由音乐的欣赏,过渡到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再到“感性素质”的概念,把听众从轻松的音乐世界引到意义深刻的社会文明和发展问题,引发听众对艺术的追求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周海宏教授说,“可以通过音乐培养自己的感性能力,体验到人生幸福,知道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周海宏教授呼吁:“让全社会都来重视艺术、重视艺术教育、重视个人艺术素养,良好的感性体验是幸福人生的具体体现,个人的感性素质是获得幸福人生的条件,良好的感性环境是文明社会的具体体现,民族的感性素质是创造现代文明的保障。”

周海宏教授谈话诙谐幽默、表达形象生动。在报告过程中不时穿插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和话语。

例一:我小时候学钢琴,有一天弹一个曲子《春江花月夜》。我父亲来到我面前说:“这曲子你弹了这么久,你跟我说说它哪儿表现的是春,哪儿表现的是江,还有花、月、夜!”当时我就憋住了,涨了个大红脸,说不出来。父亲非常不满,一转身说:“连自己弹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还弹什么钢琴!”都走到门口了,父亲又回过头说了一句:“只听说对牛弹琴,还没听过牛也弹琴呢!”

例二:有些流行歌曲唱起来词是悲伤的,曲却是亢奋的,这是什么?是“找辙难受”。

例三:当听众在他的引导下,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悟性”,回答对了他提出的问题后,他总是会高声大喊:“你真有才,太有才了!”

总之,整个讲座非常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我们的感受是,音乐欣赏无需受条条框框的约束,走出音乐欣赏的误区,你就会感受到音乐的伟大。音乐是人类最自由、最能够直接唤起情感体验的艺术,它让我们激动、让我们兴奋、让我们伤感、让我们无言。其实,有多少种心情就有多少种音乐,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欣赏音乐过程中体验自己独特的人生。从今以后,让我们抛弃所谓“高雅音乐”难懂的观点,不要去看它的文字解说,一切从“听”开始吧。(顾文佳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