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正文

我校摄影协会赴山东开展“沂蒙秋韵”采风活动

发布日期:2011-11-28 作者: 来源: 点击:

11月19-20日,时值周末。我校摄影协会部分会员自由组团去山东临沂开展“沂蒙老区秋韵”采风活动。在校工会主席袁东的带领下,会员们围绕三个主题进行采风:一是拍摄“满目尽现黄金甲”的古银杏群落;二是拍摄赛如江南水乡的新农村建设典范——竹泉村;三是拍摄沂蒙老区红色教育基地。在摄影采风的同时,会员们亲身感受到了沂蒙老区伟大的革命精神和老区人们的热情。

摄影协会自由组团外出采风,是协会在每年完成两次规定的集体采风活动的同时所倡导的另一种自由采风形式,旨在鼓励会员们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特定的拍摄主题等,自由、灵活地组团采风。

主题一:满目尽现黄金甲——银杏群落

痴情黄叶古林处 丛生黄蝶舞碧天

如果要拍摄深秋的银杏树, 临沂古银杏林是绝佳的去处,因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丛生古银杏群落。古银杏林位于临沂城西北,北去不远即是悠悠祊河和书法广场。银杏林占地179亩,大约有500余丛、3000余株,多合抱而生,挺拔林立,颇具规模。

奇怪的是,这里的银杏树几乎没有单株,多合抱而生,枝叶茂盛,树型古老,犹如人在少年,活力无限。据园林专家确认,它们应栽植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应有300年的光景。抗战时期,林下原是一处村落,树木被砍伐的时候仅仅是截取了树干部分而保留了树根,生命力旺盛的银杏树又顽强地继续萌蘖,这些细小的分支通过多年生长,便形成了今天这种国内独有的抱团丛生的银杏群落。

我们第一次过去,阴冷中夹带着零星小雨,远远望去,这里简直是金黄色的世界。部分黄叶已落,地上叶子很厚实,踩上去有些像地毯,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微风一过,“黄蝶”舞天。第二次过去的时候,恰逢阳光灿烂,天空湛蓝,黄叶在光的映射下,黄的让人心旷神怡,宛若梦境一般。

历经沧桑的古银杏林静静地矗立在祊河岸边,城市化发展愈发凸显了它们存在的价值。这里的丛生银杏群,不仅是一种植物景观,更是一种文化景观。就是因为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当地人们给这片银杏群命名为“生生园”。虽然银杏林周围已被商业开发,唯独这片林子被保护了起来。

三千岁老神树赐福连绵 古银杏森林公园“金甲”无限

3000岁银杏王

在临沂,沿河栽植银杏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现在的沂河、祊河、涑河的沿岸附近都散见银杏林的存在。在郯城县新村乡银杏古梅园内生长着一棵3000岁的银杏雄树,当地村民称它为“老神树”,这里常年香火不断。据当地人说,这棵树2010年的果叶采摘权拍到了32万元。

银杏王赐福香火不断

银杏王的祝福

被誉为“中国银杏之乡”的郯城县,拥有以古银杏林为载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省级森林公园——新村乡古银杏森林公园。这里的数万亩银杏林是我国面积最为集中的银杏人工林,园内有百年以上银杏古树2.6万余株,银杏林规模之大,银杏古树数量之多,实为罕见。秋风渐凉,层林尽染,银杏林一片金黄,犹如“身披黄金甲”,大自然为这里的银杏园林抹上了独具魅力的色彩,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采风。

浓郁的金色

秋惹人

银杏又称白果、公孙树,在3.45亿年前的石炭纪就有,和水杉、银杉、红豆杉等都是孑遗植物,是植物活化石,被国家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濒临物种。银杏有老寿星之称,据称能存活几万年,世界最年长的一棵银杏生长于临沂东北部的邻县——莒县浮来山,有3500岁,被称为“天下银杏第一树”。

金秋银杏叶

蝴蝶俏枝头

主题二:新农村建设的典范——竹泉村

桃源式古村如江南水乡 “一古一新”塑“竹泉模式”

青青磨盘路,潺潺清泉水,墨绿的竹林,古朴的老屋……沂南县竹泉村的美景,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全然没有革命老区破旧贫困的样子。

竹泉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这里以块石为房,临水而居,竹林隐茅舍,清泉街上流,翠竹、清泉、古村浑然一体。这里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此文可形容竹泉相映的独特风景。

竹泉村景区有“一古一新”两个村庄组成。古村保留了老区人民原生态的生活环境,百年老屋、传统手艺,还有仿建得部分古建筑。新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建设安置村民,村民围绕“古村”做旅游生意。两村和谐发展,村民安居乐业,激发老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这种模式被称为“竹泉模式”,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主题三:沂蒙老区红色教育

采风“山村好莱坞” 重温红嫂故事

沂蒙影视基地,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这是一个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保存着战争年代历史风貌的小山村: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垣断壁式的老石屋、茅草屋。

沂南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在那斗争形势极为严酷、物质条件极端艰辛的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抗击敌人、消灭敌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沂蒙红嫂”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她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悲壮的动人乐章。在这块奉献的热土上,涌现出了“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嫂”明德英,“火线桥”队长李桂芳等一大批英模人物,“沂蒙红嫂”不仅仅只是一个人,更成为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伟大的群体形象。

这里,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原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曾经说过:“山东的中心在沂蒙,沂蒙的中心在沂南,沂南的中心在常山。”党政军领导机关长时间驻在这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和190多位解放军高级将领,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

这里,被誉为中国的“山村好莱坞”,先后有《沂蒙》 《沂蒙六姐妹》 《沂蒙英雄》 《地道英雄》 《娘》 《斗牛》 《岛城风云》 《一个农民的1978—2008》 《果儿满山红》 《干得漂亮》等影视剧在这里拍摄。

探访国民党军七十四师指挥部遗址

当采风组成员站在这里,目睹眼前由巨大的石头天然搭建的七十四师指挥部,我们顿觉:

物是人非事事休,

往事如烟掠心头;

孟良崮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将相候。

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发生于1947年5月中旬。据资料载:人民解放军相继攻克孟良崮、大崮顶,把国民党军七十四师压迫于芦山及以东地区。到16日午后,七十四师和外部国民党军失去联系。下午1时30分,粟裕将军命令解放军第四、第八、第九纵队合力攻打芦山,七十四师指挥部被压迫于芦山主峰以东山洞内。下午5时许,人民解放军攻到指挥部跟前。张灵甫组织二十多人的冲锋队,从洞中冲出,负隅顽抗,随即被人民解放军歼灭。随即,74师王牌军全军覆灭,张灵甫自杀,终年4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