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工作 > 正文

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 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发布日期:2011-12-07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中国工会十五大期间,中央领导强调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更多地交给工会组织去办。广大工会干部倍感振奋,深受鼓舞。省总工会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党校、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这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意义重大,成果丰硕。党政部门的领导、企业的负责同志、地方工会和企业工会的同志,尤其是专家学者,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令人耳目一新。我感到这次研讨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时机好。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背景下,研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问题,很有意义。二是主题好。研讨会的主题与中央关于工会工作的新指示十分契合,与省委和全总关于工会工作的新要求高度吻合,与湖南工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紧密结合。三是氛围好。大家的发言都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策、言之可行,会议洋溢着开放、务实、和谐的氛围。四是效果好。大家的发言对工会工作认识有高度、思考有深度、支持有力度,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深化了对工会组织性质、地位、职能、作用的认识,增强了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保副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要求明确,给我们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指明了方向。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和两个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发言对工会工作认识很高,支持力度很大,给我们很多启示。几个地方工会、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工会的发言内容实在,经验宝贵,大家要积极学习借鉴。两位专家的发言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观点新颖,思想深刻,大家要认真消化吸收。古人讲:“知则必行,不行则为徒知。言则必行,不行则为空言”我们要认真梳理、消化吸收大家的意见,推进研讨会成果的转化。下面,我谈几点认识。

要深刻认识工会组织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的重大意义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对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带来深刻影响,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各级工会必须深刻认识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积极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是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集中体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工人阶级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地位不能动摇,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不能削弱,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不能改变。贯彻落实好党的依靠方针,离不开工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党政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有利于工会更好地组织职工群众、引导职工群众、教育职工群众、服务职工群众,有利于工会在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中更好地展现作为、体现价值,把广大职工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本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关键是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然要求工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主动承担政府职能转换中涉及职工利益的公共服务职能,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履行维护职能,把对党负责和对职工群众负责统一起,把党的要求和职工群众的愿望统一起来,把执行党的政策的坚定性与为职工服务的实效性统一起来。

争取更多资源的和手段,是工会组织历史经验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工会顺应时代要求,发扬光荣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维护职工权益为第一职责,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第一责任,积极争取和拓展法律、政策、经济、宣传等资源,合理运用和强化协商、调处、监督等手段,努力提高工会资源和手段的效能,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历史经验和实践充分证明,资源和手段是工会事业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离开必要的资源和手段,工会组织就难以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

要科学确定工会组织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的主攻方向

各级工会要始终关注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在争取资源和手段方面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务求实效。

要努力聚集政治性资源和手段。工会组织的政治性资源和手段包括党委的正确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的大力支持等等,是推动工会工作强大的政治优势。各级工会要善于把政治性资源和手段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有效办法、有力措施、有形载体、有序行动。尤其要注意通过积极参与立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劳动经济政策的研究制定和监督执行等工作,从源头上履行职能。要争取党委出台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完善党委定期研究工会工作制度,争取党委将工会工作纳入党委工作年度考核内容;争取党委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使用和交流。要合理确定工会代表和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一线职工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比例,扩大职工有序的政治参与,发挥一线职工代表和工会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各级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工会列席政府常务会议等工作制度;争取政府把工会的基本建设、职工技能培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书屋等工会文化事业纳入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列入国家和地方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

要着力夯实经济性资源和手段。工会组织的经济性资源和手段是工会服务大局和服务职工的物质基础。夯实经济性资源和手段,要完善依法聚财的基本手段。坚持完善工会经费委托税务代收机制,适时推进按工资总额的2%全额代收,全面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财政划拨,加大对未建会单位收取筹备金工作力度,争取财政加大对工会工作的资金支持。要探索科学理财的基本方法。要激活工会财务投资理财、建家置业的职能,整合县以上工会经费积累和优质资产,逐步建立工会经费投资增效体系,把各级工会的货币性积累转变为资产性积累。要盘活文化宫、俱乐部、疗休养院所等工会实业存量资产,不断壮大工会组织的经济实力。要把握有效用财的基本要求。优化工会经费支出结构,完善省市两级工会对下补助办法,更多的采取以奖代拨、以奖代投的方式,使工会经费和专项资金向职工群众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工会重点工作倾斜、向困难大的地方倾斜、向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倾斜,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在促进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上。

要全力整合法规性资源和手段。工会组织的法规性资源和手段包括涉及维护职工权益、支持工会工作的法律、政策、制度、规定,是工会依法治会和依法维权的法律保障。《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了工会组织的职责和权利,各级工会对事关职工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法律法规,要努力扩大源头的话语权、过程的参与权、执行的监督权。要积极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近年来,省总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地方立法60多项,在源头维护职工权益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以来,中央着眼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举措。比如,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以跨省转移;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等等。各级工会要着力推进这些事关职工民生举措的法制化进程,重点推进有关工资收入分配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主动参与执法监督检查。加强与人大、政协在劳动法律监督工作中的协作,把握职工权益维护阶段性重点,把推动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为重点,加强对劳动用工、安全卫生、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农民工工资支付等的专项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督促司法机关加大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案件的惩处力度。要积极开展工会法律援助。要发挥工会法律援助中心作用,县级以上工会要成立法律援助中心,加大个案维权和司法救助力度,特别要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以及涉及劳动权益的集体谈判中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使劳动关系双方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共赢。

要大力开发社会性资源和手段。各级工会要主动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整合社会资源,注重激发和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工作。要建好帮扶中心承载社会性资源。要建好基层单位、县(市区)、市(州)、省四级工会帮扶网络,整合民政、劳动、工商、卫生、教育等有关部门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资源,构建社会化大帮扶格局。要做好品牌工作运作社会性资源。劳动竞赛、劳模评选、职工素质提升等工会品牌工作要引入社会化机制,借助多方力量、整合更多资源,以获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要继续强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配合、工会运作、企业组织、职工参与”的劳动竞赛社会化格局。推动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引入项目、订单等市场化机制,有效运作高校、专门培训机构等社会性资源。去年,新中国60年湖南最具影响劳模评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就是工会品牌工作运作社会资源的成功实践。要加大舆论宣传聚合社会性资源。要建立工会新闻宣传联系制度,有效整合各种现代传媒资源,建立工会信息化平台,深入宣传工人阶级的劳动创造和卓越贡献,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广泛宣传各级工会的工作成绩,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

要统筹谋划工会组织争取和运用更多资源和手段的路径选择

各级工会要紧紧围绕建设党政靠得住的放心工会、企业离不开的有为工会、职工信得过的满意工会,正确处理好争取资源和运用资源的的关系,找准定位、完善思路、强化措施,把党政赋予的资源和手段运用好,充分发挥更多资源和手段的最大化效应,以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

工会工作的重点要与党政聚焦的中心工作相融合,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在党政工作大局有所作为是工会组织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的基本前提,也是工会组织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的根本目的。要围绕党政聚焦的中心工作,确定重点、用好资源、主动作为。近年来,省总提出要牢固树立“三个理念”,即“发展为先、职工为本、基层为重”;努力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中心促发展,贴近职工办实事,贴近基层搞服务”;致力实现“三个更加有效”,即服务“一化三基”、富民强省更加直接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更加具体有效,加强工会机关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更加规范有效。工会工作的理念、思路和目标与党政对工会的要求高度契合,与党政聚焦的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各级工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把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推进富民强省、争当五一先锋”为主题,以创建“工人先锋号”和争当“五一先锋”为载体,大力开展工业企业技能大赛、服务行业优质服务竞赛、省重点工程劳动竞赛、“芙蓉杯”女职工竞赛等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要把服务“两型社会”建设作为重要课题,在生产环节,广泛开展以降低成本消耗、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活动;在消费环节,大力倡导节约能源、绿色消费、健康生活,引导职工为建设“两型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工会组织的作为要与职工群众的所需所求相呼应,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根基所在,以职工为本是工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工会组织的作为只有深深植根于职工群众之中,才能代表职工群众向党政和社会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从而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增长和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得到实现。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职工各种利益诉求相互交织,不同职工群体具体利益也存在差别,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维护职工权益和职工队伍稳定的任务还比较繁重。各级工会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态度要更鲜明,声音要更响亮,措施要更有力,效果要更明显。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从职工所求抓起、从职工所忧帮起、从职工所盼做起,使党政赋予工会组织的各种资源和手段更好地惠及职工群众。要在促进保障和改善职工民生上有更大作为。要推动工会依法维权与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相对接,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利益调节机制,完善以职代会、厂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共同约定行动”,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在促进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上有更大作为。要着眼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职工全面发展相统一,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活动。要建立健全工会参与维护稳定的制度机制,及时向党委、政府和上级工会报告职工队伍中的不稳定因素和重大劳动争议纠纷,对群体性事件做到防患未然、及时处理。要畅通信息渠道,做好舆情、访情、民情的监测和分析,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积极引导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工会干部的素质能力要与肩负的责任使命相匹配,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责。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也赋予了工会干部新的使命。党政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工会干部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只有做到工会干部的素质能力与肩负的责任使命相匹配,党政才会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工会才能把党政赋予的资源和手段整合好,使用好。各级工会干部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工会干部要把握大势、顺应大潮,工会干部的精神状态必须与兆国主席提出的工会工作“三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相适应,与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相适应,与党政赋予的更多资源和手段相适应,在成绩面前保持理性,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心,在挑战面前应对有方,保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昂扬斗志,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努力创造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相适应的新业绩。要强化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各级工会干部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着力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善于整合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工作的能力、善于通过沟通协商办法解决劳动关系矛盾的能力、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舆情引导能力。要坚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做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的优良学风,坚持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努力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

工会工作平台建设要与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相协调,更好地发挥资源效益。要以好的机制科学地争取资源和手段,以好的平台有效地运用资源和手段。要构建引导职工建功立业的发展平台。劳动竞赛、劳模评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团结动员职工建功立业的重要载体。要按市场经济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竞赛形式,丰富竞赛内涵,提升竞赛实效。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锻造了劳动模范,而劳动模范的成批涌现推动了劳动竞赛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要推动劳动竞赛、劳模评选和弘扬劳模精神的有机结合。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的内生动力。要构建工会维权维稳的帮扶平台。要加快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市县级职工维权帮扶体系网络化、资金常态化、渠道一体化、内容实效化、格局社会化,将其打造成直接为困难职工提供政策服务、生活救助、法律援助、就业帮扶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使广大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构建职工素质全面提升的学习平台。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是工会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切入点。工会要充分发挥“大学校”作用,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和激励制度,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进一步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创新能手、技术骨干,努力造就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促进我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本强省转变,为实现由“湖南制造”向“湖南创造”的历史性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由湖南省总工会研究室根据2010年3月2日刘莲玉同志讲话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选自:脊梁 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