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人们还在感叹,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很多人以个人利益的获取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日趋明确,行为的价值取向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有的人为了牟取暴力,不择手段地进行坑蒙拐骗。人们开始怀疑人性的真、善、美是否还会存在?然而,一场突如袭来的大地震,打消了人们的这种忧虑。 5月19日,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公布了“5·12抗震救援大型民意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有99.67%的受访者认为抗震救援工作提高了民族凝聚力。此外,由于日本政府派遣专业搜救队员赶赴灾区协助人员搜救的行为,令八成民众对日本印象明显好转。此次民意调查有效问卷3340份,覆盖2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大爱无限,大爱无国界!
围绕地震人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我校社会学系做了一项社会调查。
本次调查共从北京市区和郊区电话中随机抽取访问对象,共访谈成功620个样本,其中460个市区样本和160个郊区样本。调查报告显示,本次地震后,对于政府所采取的抗震救灾行动,民众的满意度高达98.6%,其中非常满意的比例占到63.1%,比较满意32.9%,一般满意2.6%,没有任何负面的评价。公众不但对地震高度关注,而且对参与抗震救灾有着非常高昂的热情。关于民众最想知道的内容,排在前两位的是救援情况(67.3%)和伤亡人数(51.8%),其次是受灾范围、余震发生情况。目前,公众谈论较多的地震话题排在前五位分别是:救援情况(占68.7%)、伤亡人数(占51.5%)、受灾范围(占22.6%)、灾后重建(占18%)、捐赠情况(占16.8%)。有99.5%的人都非常明确地表示愿意为这次抗震救灾做些事情。在赈灾活动中,公众不但态度积极,而且行动也非常积极,97.9%的被访者已经至少捐过一次款。其中有99.6%的市区被访者已经至少有一次捐款;93.1%的郊区被访者已经至少有一次捐款。
从灾区传回来的电视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失去亲人的人们在流泪,失去家园的人们在流泪……每一次灾难,都让我们感到揪心的疼痛。然而,除了募捐, 除了悲痛,除了祝福,除了哀伤,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救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捐款只是一时的行为,更重、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灾后的重建,受灾人民的安置和心理创伤的治疗,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长期的关心和抚慰。如今,死者已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携手向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中国人民是震不倒压不垮的,在灾难面前,人们的善心、善举得到了充分的彰显。灾难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成为了一个高尚的人!
人心向善,爱心无界!这是地震带给我们的答案。(顾文佳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