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

当前位置: 首页 > 阅读欣赏 > 好文共赏 > 正文

志愿奥运,飞扬激情——我的2008

发布日期:2008-10-29 作者: 来源: 点击:

志愿奥运,飞扬激情

——我的2008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这一神圣的聚会,是中国人民百年的期盼,是首都北京世纪的辉煌,而对于我,一名奥运交通T3团队驾驶员志愿者来说,则是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

奥运交通服务分为T1、T2、T3三种类型。T1是贵宾个人专车服务,比如奥委会主席罗格,就有专车从始至终跟着他;T2是来宾团体专车服务,像各个国家来北京的奥委会成员,会安排一辆专车服务,谁的级别高谁先使用,其他人用车就由T3解决。T3是合乘车,车型“斯柯达-明锐”1.6自动档,车号是北京交管局特为奥运会新发的京PQ号牌提供即时服务和预约服务。T3团队的服务时间是24小时3班倒,主要为奥委会官员、分项赛事主席及秘书长等级别以上的客人服务,工作责任大,安全要求高,服务标准严格,客户最多、车辆最多、服务的场所最多,服务地点包括了所有饭店和运动场馆。4个人分3班次轮流运转,不分黑夜和白天,天天倒时差,常常在后半夜还要接送客人——为不耽误上岗,每个在岗的队员习惯了随时看表、看日历。我所在的B班九小队,是由我校3位老师和建工学院4位老师组成的,组长是我校学生处的常新生老师。在整个服务运行期间,我们小队没有发生任何行车安全事故,就连小剐小蹭都没有出现,受到管理者的肯定!

(这就是我驾驶的奥运专用车)

我们的场站在奥体中心南侧(就是以前的熊猫环岛北),这里停放了近千辆奥运专用车。7月20日开始上第一班,管理人员给每人发放了一张黄色的通行证,正反面都有照片,还标明了可以通过和不能逾越的区域颜色,个人身份证号也在其上。挂绳很漂亮,祥云衬托着五环,无不体现了设计的精致与细微。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的证件也是它,奥运志愿者乘地铁时,只需把志愿者注册证件出示给售票员,他就会递出一张车票,这种情形在北京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上岗的当天,场站调度就带着我们去五环外的奥运森林公园提车,车是大众公司提供的斯柯达-明锐,每人驾驶一辆回到场站(奥运专用车的首驾)。我们自学了此车的使用说明,并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人拎一水桶拿一块人造麂皮,在桑拿天的太阳下,洗车、擦车。热归热,苦归苦,但大家都干得认认真真,谁不想开着一尘不染的车接送客人呢。

(有时间就擦擦车,很干净吧!)

接下来的几天里,白班时,我们将车按照车号顺序,将车头向外排放整齐,粘贴各种奥运标识;每天拿着地图自学几个小时的北京交通路线(即使不当班的时候,还要时常回想一下行车路线,因为客人一上车根本不容你有查地图的工夫)。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一批又一批的新地点需要熟悉,因为要为奥运提供良好的驾驶服务,驾驶员志愿者必须对北京所有奥运场馆和酒店上下车地点的位置了如指掌,逐一研究和熟悉各场馆T3上下车的停车点。

夜班时,几人一辆车出去识路。一行人驾车在午夜京城的大街上夜游,熟悉每一个服务范围内的比赛场馆和签约宾馆饭店成了我们的必修课。我们这些T3组的志愿者很少有专职司机,开车技术尚可(通过几次考试),但道路不熟。一是许多比赛场馆都是新建的,以前没有去过;二是我们平时也不是许多大饭店的常客;三是对有些临时道路、临时限行措施还不很熟悉。虽然是深夜,但大家都打起精神,努力辨别沿途的标识,丝毫没有困意。

这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记得第一次夜班识路,刚进奥体中心区,轮胎就被设置在地上的道钉扎了。道钉是用来应对突发事件的设施,如果遇到恐怖分子袭击,武警操作遥控,道钉自动升起,恐怖分子驾车的轮胎就会被扎瘪。那天晚上不知道为什么,有两根道钉突然竖起,刚巧我们的车经过,结果……。听值勤武警讲,这种扎车事件发生过不只一次了。我跟他们说,一定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如果奥运会开幕后外宾车辆遇到这种事情,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多亏我们车上有人会拆装轮胎,换了备用胎。向场站汇报后,让我们先返回车场,也只好扫兴而归了。

临近奥运会开幕,我们的任务陆续多起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接受任务去MPC等客人,当时已经是午夜12点半,按规定我们的即时服务时间已经结束,大家正准备返回场站,这时从MPC走出两位客人,要去国航万丽酒店。我当时是第一辆等待车,他们就上了我的车。第一次拉上外国客人单独执行出车任务,心里既兴奋又紧张,深感责任重大。客人上了车,我甚至连打招呼都忘了,脑子里出现的都是要走的路线,好在前段时间识路时去过两趟,心里还塌实些。我选择了最近的路线,从北辰西路到中轴路上三环。午夜的北京,马路上除了出租车外,社会车辆很少,倒是不堵车,只是三环路上没有奥运专用道,不得不与社会车辆混行。从三元东桥左拐,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全程只用了二十三分钟(由于其他车队曾出现过交通事故,为行车安全,奥组委要求车速限制在60迈以下,不然也许还能更快呢)。当客人下车后向我微笑致谢时,我感到心情格外地轻松,终于,一块石头落地了!第一趟任务完成得很顺利,真高兴有一个好的开始! 我回到场站时已经是凌晨1点半了。

(马拉松比赛经过路段)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有时候去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接客人,仅单程就46公里。一路上,由十几辆车组成的奥运车队,浩浩荡荡,非常壮观。无论是四环路、京承高速还是顺义区的白马路,在奥运专用道上行驶畅通无阻。高速路上的车速可以到120迈,感觉非常爽。白马路两边绵延十余里的绿化带,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由于高校驾驶员志愿者综合素质高,英语水平较好,我们没有遭到客人的投诉,不久调度就把很多重要的预约交通服务任务交给我们去完成。所谓预约交通服务,就是能够享受T3交通服务的客人,事先(一般提前6个小时)提出用车要求,经调度统一安排后,准时派车接送客人到要去的地方。这项服务涉及的人员数量多,场馆、酒店的范围广,而且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也较多,因此相对难度也更大些。

出车前调度会给我们三张单子,一张是任务单,详细记载了派车接客、落客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是我们出车执行任务的依据;另两张单子是客人的英文名字,其中一张要写上驾驶员的手机号码,放在车的前风挡玻璃处,以便客人与驾驶员联系;还有一张由驾驶员拿着去联系客人。应该说这些考虑和安排是十分周到的。

有时,到指定地点后,事情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有些客人不准时候车;有些客人预定车后又临时改了主意;有些客人同时预定两次;还有的上车客人人数与预约单上人数不符等等,遇到这些问题都要及时和场站调度联系,不能擅自做主。总之,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处置各种情况的应变能力。要把握两条原则:一是别让客人着急,二是自己别着急!!

在志愿者培训时,曾发给我们一本《奥运交通英语500句》的教材,我拿到后进行了认真学习,可是前边学后边忘,最后能记住的没剩多少。后来教员特意挑出了十几个常用经典句,让我们熟记在心。

一次到鸟巢接一位预约的法国客人去北京饭店,当我到预约地与他联系时,电话里是陌生的法语,听不懂,怎么办?情急中正好有名学生志愿者路过,让她听听也许能明白。很幸运她懂法语,她替我告诉客人我在鸟巢T3上下车点等他。其实客人就在离我很近的地方,我们同时都看到了对方。客人上车坐稳后,我扭头打招呼:“Welcome to Beijing !”他很兴奋,然后用生硬的汉语说:“你好”。在二环路上,我把车速控制在60迈,平稳畅通行驶。看着旁边拥堵缓慢的车流,我们的车速就可谓“风驰电掣”了。这时客人自言自语说了几句话,好像他也觉得我不懂法语,又说了一句,这个我懂,“Very good”,我不知道他是在夸我,还是在夸我们的奥运专用车道,应该是赞扬吧,心里高兴,我回复他:“Thank you”。我轻车熟路,30分钟将他送到北京饭店,下车前他居然拍着我肩膀又说了句中文 “谢谢”。还送了个小纪念章。后来,我才知道,法国人一般是不喜欢说英语的。要不也不至于当我听到他说法语时,急得一身汗。

因为有了“奥运专用道”,我们可以在长安街上不受限制地随意左转,享受有警察的特殊照顾,一路畅行,这些都是为奥运会提供的便捷。

奥运会的闭幕,标志着我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结束。这一天我也得到了一个小小的惊喜。上午有男子马拉松比赛,我也在场站门外的人群中观看,跑在前面的几乎都是黑人选手,最后获得冠军的肯尼亚运动员卡马乌。中午12点,调度派我们5辆车去鸟巢等客人。1点半左右,从鸟巢安检门里出来一行人,他们就是我们要等待的药检运动员。其中一个黑人运动员一直在打手机,挂断手机后,他来到了车门旁,哇,他原来就是马拉松冠军卡马乌!认出他后,大家大胆地提出了合影的请求,卡马乌没有丝毫犹豫又走回车前。这可不要紧,周围人哗啦一下围了上来,这下成了集体照了。卡马乌人很瘦小,眼睛很单纯,虽然他已经很累了,但态度仍很谦逊和气,一一满足了大家的要求。由于当时只有我带着相机,我便成了摄影师,为了照顾大家,遗憾自己没有和冠军合影。卡马乌上车走了,与他合影的人都仍然很兴奋。不一会儿,马拉松亚军摩洛哥的加里卜和他教练披着国旗也出来了,人们又围了上去,这次可不能再错过了机会,给大家拍照后,我也赶紧和亚军加里卜合了影。可惜当时比较匆忙,照的不太清楚。后来把这些照片给队里的其他志愿者看,让他们好生羡慕呢。

(大家认出了马拉松冠军卡马乌)

现在,每当我看到鸟巢,目光必搜寻一遍圣火曾熊熊燃烧的位置。奥运会志愿者服务工作结束了,这之中的苦、累仿佛都不曾存在过,有的只是快乐!服务工作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午夜被派往朝阳公园沙排停车场侯客,滂沱大雨,观众寥寥,十几辆车空驶返回;不少队员每天都是在追着调度“抢”活儿,生怕自己没有任务闲着;有时刚拿到盒饭,对讲机里传来调度的呼叫,有任务马上出发。

(场外小树林也很美吧)

一个个场馆外的等候区,一座座或曾遥望或有幸造访的场馆,一条条通往目的地的奥运专用道,一位位客人的音容笑貌,一枚枚获赠的小小纪念章,一张张随手拍下的照片,组成了那一段美好的记忆。志愿者服务工作结束显得有些突然,那天刚刚从场馆送客人回来的路上,管理人员在对讲机里就通知我们下个班次不用再上了,当时还真有那么一丝惆怅与不舍……但却不得不向她告别。我想,整个过程,其实就如同最后一项比赛马拉松赛跑一样,经过遥远的奔跑跋涉,克服一次次疲惫与煎熬,冲过终点的时候,一切也就嘎然而止了。

经常有人问我们,“你们工作这么辛苦,拿多少钱?”我们回答说“志愿者是不拿奥组委一分钱的”。有人会问,“那你们图的是什么?”我相信所有志愿者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我发现,凡我接送过的客人,不管是非洲的、美洲的、欧洲的、亚洲的,起码都会说三句中国话,“你好”,“谢谢”,“再见”。奥运会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奥运会让中国更深入地走向了世界。

奥运火炬缓缓熄灭,北京奥运会在取得巨大成功后(罗格称赞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落下帷幕。此时此刻,作为服务奥运会的志愿者,我感到一种骄傲与自豪!我们可以无愧地说:百年圆梦有我们一份心血,辉煌奥运有我们一份力量,北京成功有我们一份光荣,历史记载有我们一页篇章!(撰稿人:图书馆 杨靖)

本文部分文字已发表在2008年10月8日《中央财经大学校报》上,并获“奉献奥运 圆梦北京”——“我的2008”女性数字生活展示活动“优秀作品奖”,该活动由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