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北京市教育系统“育人榜样(先锋)”推荐结果揭晓
我校张学勇老师、张晓涛老师
荣获“管理育人先锋”称号
他们
以德立身,以德育人
实干担当,甘为人梯
用心用情,春风化雨
让我们一睹他们的师者风采!
管理育人先锋
张学勇
张学勇,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科技部、教育部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学科基地负责人,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全国金融实验教学“智盛奖”优秀教师,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成员,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主笔的多篇政策建议研究报告获得部委采纳。
一、政治坚定,恪尽职守
勇于担当,全身心投身教育事业。始终坚定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学习党的先进理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当学校援藏授课安排到金融学院时,不畏艰难,主动请缨;虽然在高原上三天反应强烈,但始终坚守岗位,最后在组织的劝说下才不得不暂缓,荣获“中央财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筑牢根基,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张学勇老师负责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工作期间,组织成立校博士生宣讲团(现研究生宣讲团),宣讲中国共产党的最新政策、经济建设成就以及财经和理财基础知识,提升研究生用知识服务社会的觉悟。在抗疫艰难时刻,组织研究生撰写“‘疫’起看经济”系列推文,注重引导研究生直面社会问题。2022年,主持开展的“学”“行”“讲”三位一体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案例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
二、以身作则,立德为先
重视以德立身,坚持以德育人。认真落实新时代对师德师风建设“四个统一”的要求,立德为先,以身示范,带头弘扬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坚守职业规范、学术道德,育国之亟需高精尖金融人才,所属教师团队2022年获评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回归教育初心,初探课程思政。始终把思想引领作为课堂的首要任务,以身作则,将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主持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量化投资》,领衔校研究生思政课程创新课《向科学要答案——龙马学者讲思政》,主持校课程思政课题“在量化投资中坚守职业伦理和道德操守”。张学勇老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2022年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名师。
三、春风化雨,爱岗敬业
生涯引航,持续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入职伊始担任班主任的2009级金融2班毕业直接升学率达到近90%,张学勇老师荣获“十佳班主任”称号;持续担任2015级金工1班班主任,该班2016年获得了“十佳班集体”称号;目前担任2019年级金融学类1班班主任(分专业后,更名为2019金工-1班),该班被推荐参评2021-2022年度北京市先进班集体。
热爱教学,主动承担课堂教学任务。从未间断本科教学,5学年完成本科生教学4门课程(含参与课程),每年高质量大幅度超额完成应授教学工作量,获聘中央财经大学“龙马学者”特聘教授,荣获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张学勇老师与嘉实基金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教学中,将其投研中心与数据应用及可视化项目嵌入《实证资产定价》和《量化投资》教学过程之中。担任校示范性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中信银行重庆分行)基地负责人,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把握教学规律,创新构建“WHW”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开发设计的《实证资产定价》课程全部教学都在实验室进行,实施“WHW”教学体系,从2013年正式授课以来广受学生好评。在此基础之上探索本硕博贯通传授,开设《实证资产定价》(本科)、《量化投资》(硕士)、《现代经济金融研究方法》(博士)课程,形成本硕博连贯的实验课程体系。张学勇老师在实践教学领域的理念和努力也获得了同行的认可,获评2021年度全国金融实验教学“智盛奖”优秀教师(全国仅10名)。
立足中国实践,打造中西合璧的教学体系。建立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形成了一套中西合璧的教学体系。在《实证资产定价》课程中,张学勇老师并不满足于对西方成熟金融理论、文献的解读和传授,而是用中国金融市场的真实数据进行实证验算和解读,为此张学勇老师备课中写了数万行的代码,手把手教会学生用数据理解理论,用实证理解中国,将课程扎根中国金融实践当中。
培养环球视野,打造国际化的教学平台。成功组织开设《资本市场研究前沿》国际小学期课程,连续2年克服疫情影响,邀请到数十位资深海外教授就各自研究领域和最新前沿研究进行分享交流,授课对象涵盖金融专硕、金融学硕和金融学博士累计80余人次。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邀请了11名国外学术大师,通过联合授课、共同指导博士生等方式,就科技金融以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获批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重教材建设,立志精品教材的翻译编写。在担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和院长期间,领衔编写出版8本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类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丛书;翻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著作Empirical Asset Pricing:The Cross Section of Stock Returns一书(共616000字,销量达7500册),已经成为国内研究生和本科生资产定价课程重要参考书或教材。作为核心成员参编的《金融学前沿文献导读》获评第九届金融图书“金羊奖”。
五、敢于担当,善于创新
锐意变革,主持承担多项教改项目。积极创新,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教改项目,目前主持教改课题“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迫切需求的‘大人才观’视角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多维协同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完成两项教改课题“学术研究在金融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大数据、量化投资与金融教育变革”,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主讲的《量化投资》课程入选校研究生在线开放课程,与本校王辉教授共同主讲的博士生课程《实证金融与统计软件应用》获得校优质课程建设资助。2018年获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慕课建设为引领的研究生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生课程线上改革,为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提供借鉴。
勇于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担任校“财经人·济世路”项目中心主任。2022年项目共组织全校18个学院100余名师生参与实践活动,调研足迹覆盖11个省份,14个城市,17个县区。实践团队获评“全国大学生优秀实践团队”、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二等奖等荣誉,调研报告获得教育部和乡村振兴局相关司局领导肯定性批示。
六、刻苦钻研,科研育人
领衔创立“卓越学术人才培养计划”,打破本科生对科研的“敬畏感”。张学勇老师在入职第三年(2011年),带头创建了金融学院本科生卓越学术人才培养项目,历经10多年发展,该项目成绩斐然,参与项目的本科生将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Financial Management、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等权威学术刊物上,数名本科生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世界名校攻读硕士/博士项目。该项目连续三年荣获“全员育人优秀团队”称号,并获评全员育人工作优秀案例奖。
注重培养学生学术能力,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荣获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北京市首批)、北京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中央财经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论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称号。张学勇老师所指导学生学术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Financial Management等权威期刊上,极大提升了学生学术自信。
管理育人先锋
张晓涛
张晓涛,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本科专业认证专家、北京市服务贸易专家委员会专家。
自2006年开始“双肩挑”从事教育管理至今已经17年,曾任金融学院副院长(2006-2010)、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2010-2016),财经研究院院长(兼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财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2016-2019)。任职以来,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勤勉敬业,牢记高等教育初心,密切追踪高等教育发展前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培根铸魂,勇挑重担,开拓创新,甘为人梯,以成就最优秀的师生为己任,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
一、参与学校学位点、学科建设
在学位点建设方面,2003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中央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学位点、博士学位点申报工作,2010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完成了全国首批国际商务硕士(MIB)学位点申报工作,2016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完成国际商务硕士(MIB)学位点合格评估报告,2021年作为负责人牵头完成国际商务硕士(MIB)水平评估报告,2012年作为负责人牵头完成了贸易经济本科专业申报。
在学科建设方面,2021年参加学校第五轮学科评估报告撰写,牵头完成了应用经济学五个方向之一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内容填报以及一个服务社会案例的撰写;2021年作为负责人牵头完成了学校第二轮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主干领域三:新发展格局中的开放型经济理论与政策”建设方案撰写。
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方面,2020年作为负责人牵头完成国际商务北京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2021年作为负责人牵头完成国际商务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贸易经济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申报。
二、推进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融合
认真贯彻学校党委部署,基于学科、学院特点与优势,将专业论坛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邀请裴长洪、龚六堂、周光礼、盛斌等知名学者进行党的创新理论与开放型经济结合的辅导报告。将四史学习与课程思政融合,组织学院青年教师,完成了在线通识课程《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简史》录制,通过学院融媒体传播,反响热烈,目前正在申请上线中国大学慕课网。
三、打造人尽其才、人享其才的人才发展环境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关心教师发展,举贤荐能,自2019年任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以来,学院教师发展成效显著:2位教授同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位教师入选新一届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入选2021学校青年龙马学者支持计划;5人晋升为教授,6人晋升为副教授;3个团队入选2021年校级青年创新团队支持计划;3人获校级“青年英才”培育支持计划资助;1位教师作为孔子新汉学计划“理解中国”赴澳大利亚孔子学院授课;1位教师入选第十三批“人才京郊行”挂职干部;1位教师作为北京市与中央单位互派挂职干部赴北京市商务局(市“两区”办)挂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鼓励党员模范带头作用,3位教师参加了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分校的对口援疆教学工作;2位教师2022年获得校级首届研究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四、以本为本,创新推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作为专业建设负责人,带领团队申报国家级和北京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获得成功,目前学院拥有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科专业布局以及学系设置,契合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求。通过组织高水平、国际化的暑期课程、短期课程,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海外名校(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英国雷丁大学)知名学者开设本科生课程,提升培养质量。
建立起学术实践平台和校外导师指导等第二课堂为辅助的人才培养体系,以赛促学,以学助赛,学院师生在“未来国际商务谈判精英赛”多次获得冠军,学院举办了“中财杯”2021未来国际商务谈判精英全国赛,我校代表队获得冠军,中央电视台对赛事进行了相关报道。
2022年牵头开展本科专业大调研活动,设计调研方案,参加学院本科生分年级的师生座谈会,发现并解决培养方案以及培养过程中的痛点与堵点,并先后组织三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会。
五、抗击疫情,因势利导,开创课程思政新模式
2020年新冠疫情伊始,策划“国贸云课堂”,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30期老师们在线授课和教学管理体会、14期“国贸云课堂·留学生谈感想”,开辟课程思政的新路径,鼓舞了师生士气、弥合了时空距离,让师生的心靠得更紧。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推动、突出典型、以点带面、百花齐放,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举措包括:制度先行,明确导向,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学院的引领功能;资源保障,推动学院教师开展全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重视留学生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弘扬中国模式;核心课程树立标杆,发挥思政课程建设的示范作用;重视经验交流,以点带面,提高学院课程思政整体建设水平。
六、于危机中育新机,克服疫情影响,提升中澳合作本科教育项目培养质量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校中澳合作本科教育项目管理、教学与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冲击,作为项目中方主任带领团队,勠力同心,千方百计,积极应变,主动创新,坚持价值提升与质量保障一体两翼,在保证在线教育秩序正常的基础上,推动项目管理质量监管顶层制度与常规沟通渠道设计,项目首次成立合作管理委员会(JMC)和合作运营团队(JOT)制度,三年多来召开近40场会议,成立教学管理委员会。为了破解合作中的难题,三年多来与外方主任邮件沟通百余封,同时与外方主任建立非正式沟通机制,努力化解了各种难题。在提升生源质量方面,制定新的战略、拓展宣传渠道,总结优秀典型,坚持质量优先,敢打攻坚战,善打持久战,自2020年以来,中澳合作本科项目计划内招生分数稳中有升,计划外招生质量不断提升,生源质量达到历史最好的水平,学生资格考试通过率、毕业率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项目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同时响应教育部要求,克服疫情以及协调各方资源的难题,带领团队放弃假期休息,稳妥有序开展相关招生工作,三年来中澳合作项目计划外共扩招87名同学。2021年1月作为代表在教育部国际司做典型经验介绍。2022年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了中澳合作本科项目的延期申请工作,2023年5月19日,项目延期获得批准,项目延期至2030年。
七、营造兼容并蓄的学术氛围,持续提升学术论坛品牌价值与影响力
打造“非常‘5+1’”系列学术论坛(“5”是指“明德·博喻”师德师风论坛、“格致·博雅”学术名家论坛、“格致·博雅”青年学者论坛、“知行·至善”实践发展论坛和“格致·博雅”国际学者论坛。“1”是指年度学科发展论坛),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走进学院,2019年以来举办50余场高水平论坛,进一步演化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系列、“以学促知以知育人”系列、“名师高徒·传承”系列等。学术论坛内涵及外延更加丰富,契合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
自2019年以来创立年度学科发展论坛,聚焦当年开放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重点问题、热点问题,邀请国内顶尖专家进行交流:2019年主题为“历史视角下的中美经贸关系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主题为“疫情冲击下的国际经贸关系与中国经贸发展”、2021年主题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主题为“多重挑战下的世界经济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2023年主题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共有二十多位专家莅临发表主旨演讲,对促进学院科研发展、学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学院年度重要活动,形成了品牌。
八、创立并坚持举办“国际商务师资”工作坊高水平师资能力提升公益项目
自2019年以来,工作坊秉承“开放、共享”理念,旨在探索培养能够胜任适合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亟需的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的优秀师资。工作坊共举办7期,国内知名学者赵忠秀 、盛斌等,国际知名学者英国雷丁大学教授刘毅鹏,牛津大学傅晓岚教授、莫纳什大学李应芳教授等莅临工作坊开展讲座或研讨,全国近5000余人次线上或线下参加,推动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教育师资交流与水平提升,极富影响力。
推进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第二期“国际商务师资工作坊”欧阳桃花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专硕案例论文与教学案例开放的融合探索”,第七期“国际商务师资工作坊”主题为“高质量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四位国内优秀学者做专题演讲。2022年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承办了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的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工作会,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教授,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教授,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蓝庆新教授等国内MIB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本次案例大赛在提升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科研和实践协同育人功能、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应用与研究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教育更好地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九、以留学生教育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鉴于学院是我校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培养单位,推动留学生融入学院各项活动,促进“民心相通”,开展“外国青年讲中国故事”系列活动,包括:“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经济与‘一带一路’建设”讲座、“丝路青年学习习近平主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系列讲话”、“我眼中的‘一带一路’”征文比赛等,发挥知华友华青年力量,增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质效。
十、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筹建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协同创新开放实验室
依托现有学科特色和优势,联合沙河高教园管委会、北京市昌平区商务局等政府部门,引入昌平区核心发展产业的优质企业服务昌平,聚焦昌平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与核心区域,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创建新型的“政产学研”一体化的跨境电商协同创新开放实验室。自2022年10月以来历时五个月,牵头完成了方案论证、设计方案、预算编制等工作。
用心诠释责任担当,用爱助力学生成长。
他们管理育人,启智润心,
彰显了爱校爱生的师者风范。
向他们致敬!
向中财大榜样学习!
编辑:吴的隆
审核:刘红杰